您好,欢迎访问广州启航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付款方式 加盟

广州家教:教育部岂能强制撤销自主招生联盟


来源:广州家教网 日期:2011-10-21

近段时间,有消息称教育部对于自主招生以联盟方式进行测试并不太认可,今年各大联盟可能会解散。一时间各种猜测蜂拥而至,准备报考2012年自主招生的考上家长也非常担心。对此,赵京教授等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的资深专家也给出了他们的见解。[详细]

“萌”有草芽的意思,代表着新颖,预示着成长。用“萌”形容2011年自主招生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再贴切不过了,2011年,之前的自主招生联盟从种子形态破壳萌发,形成了各大联盟。一时间各大高校之间风起云涌,合纵连横。无论是固有的“京城五校联盟”,还是在北大三校、清华五校联考基础上形成的“北约”、“华约”联盟,抑或是新崛起的“卓越同盟”、“油电联盟”,各大联盟囊括了自主招生院校中34所高校,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自主招生联盟或被取消”的消息对于2012届考生来说事关重大。

一、自主招生联盟或将取消?

2012年自主招生联盟是否真的就不会存在了?是教育部认为2011年逐渐形成的联盟乱象丛生,扰乱正常招生,严重影响了考生正常学习呢?还是联盟的形成不符合高考制度改的方向?教育部是否完全要把各个联盟扼杀在萌芽状态呢?“盟”同“萌”谐音,那么各大联盟还能“盟”多久呢?

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院长赵京教授认为,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近十年来高考制度改革最重大的一个成果就是自主招生。作为中国高校录取选拔制度的制定和管理者,教育部不会轻易否定如此重要的自主招生制度。对于自主招生的具体选拔形式,赵京认为,教育部不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撤销自主招生联盟,如果取消也会有替代方案,并且最可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取消。如果消息属实,他将这则消息的解读为2012年教育部不会鼓励增加新联盟,已经形成的联盟也不再鼓励添加新的高校,但是各联盟可以减少联盟的院校数量。也就意味着“北约”13校,今年不可能变成14校,但可能会减少为12校。之前舆论猜测的“财经类”联盟应该不会成立了。如果取消自主招生联盟,那无异于否定了近几年自主招生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副院长梁挺福老师也有不同的观点,目前高校对于自主招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他认为教育部解散自主招生联盟的消息并不完全准确。对于取消联盟,付出的社会成本会很大。高校联盟的形成是应时之需,也有其必然性。他预测2012年后自主招生联盟情况很可能是“京城5校联盟”扩大,加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会成为10校联盟。“卓越联盟”增加湖南大学后会从9校也变成10校联盟。

二、自主招生联盟的形成是高校和考生的应时之需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成立有其必然性

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试点高校自主招生,8年来已有80所学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同时自主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然而随着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报名考生的急剧增加,高校的招生工作者也感到苦恼日益增加。招考工作的经济成本日渐成为高校的一笔重负,而各地考生前往不同高校笔试、面试成本增加也逐渐成为争议话题。联盟的出现减轻了考生负担,避免考生来回奔波,降低考试成本。其次,联盟也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和各高校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多元组合,选择机会大为增加。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符合高校及广大考生的利益

联盟的形式产生了“1+1>2”的效益,扩大了高校的报名人数,提高了联盟内高校的影响力。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在2010年加入清华五校联盟,当年在北京录取的分数大大提高,这直接可以说明西安交通大学加入联盟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又如兰州大学,在参加“北约”十三校联盟之前,兰州大学几乎不被沿海发达地区考生所关注,2011年参加“北约”之后,才逐渐被人们发现,原来在西北地区还有这样一所优秀的高校。

联盟的形式可以大大减轻考生参加测试的负担。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既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又降低了考生的考试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考生奔波之苦。例如,在过去学生只能参加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现在北航加入了“北约”,人大加入了“华约”,考生可以报考清华北大的同时一并报考人大和北航。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联盟对高校和考生而言都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联盟形成之后,大大降低了联盟内高校的招生成本,联盟内部统一报名,只需要一次笔试,这样也节省了考生申请报名多所学校的时间。同时在媒体宣传和考生报考方面又可以取得倍增的效果。

自主招生扩宽了考生问鼎名校的渠道

不容否认自主招生广受考生追捧的原因是自主招生的确让考生离梦想大学更近了。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可以获得从5分到上一本线即于录取的优惠政策,对于一考定终生的高三考生来说,自主招生增加了他们被大学尤其是优秀大学录取的机会。如果时间精力和条件完全允许,无疑会有更多的考生加入其中。

三、自主招生联盟的内忧外患

自主招生如火如荼的背后是高校对优势生源的争夺大战

在2011年度自主招生几大联盟成立之后,“北约”与“华约”被指为优质生源“掐尖儿”大战。据当时某知名门户网站调查显示,在3181名参与投票的网民中,认为高校间的自主招生联考为名校之间的高考生源掐尖儿战的,有1714人,占总投票人数的53.9%;而认为减轻考生负担,降低考生应考成本的,仅有501人,仅占15.7%。

高校本来想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用加分多招好学生,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完全实现这样的目的。面对这场竞争,有很多学校是“被联盟”,不联盟可能就会被孤立,很少有像中国农业大学那样特立独行,屹立于各名校之间却不实行自主招生;又很少能像北京外国语大学那样借助小语种招生的特殊性,可以提前单独招生或在提前批次就能招到优质生源,不必趟过自主招生这池浑水。

“联盟还是不联盟,这是个问题”

被裹挟进自主招生考试竞争的不仅仅是尖子考生,还有那些进退失据的大学。有媒体报道,一所某联盟内部的高校招办主任匿名声称入盟是“被形势逼的”,否则“别人结盟,自家就将被边缘化”。所以说并不是所有高校都能从联盟中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并不是所有高校都能通过参加联盟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招生利益。

因此,在联盟中能取得更大招生利益的高校,会继续存在于联盟之中。参加联盟得不到更大利益,或者有损自己正常招生利益的高校,就很有可能对于参与联盟招生的兴趣不大了。赵京认为对于自主招生联盟的发展来说,可能会因为某所高校的退出而会破坏联盟内部的平衡,导致联盟解散。

自主招生联盟貌似“喜结连理”,实则“同床异梦”

有些高校在联盟中,貌似“喜结连理”,实则“同床异梦”。高校间的联姻是否能“天长地久”有很大的疑问。其中有许多不和谐之处,为什么以人文经济类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加入了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华约”阵营,却没有选择“北约”。以工科闻名的北航站到“北约”队列,却没有选择“华约”。各学校加入联盟其实都是希望招收更多更适合的学生。

“联盟里面的关系很微妙,我们也不能细琢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前北大附中校长康健说,“谁决定入哪个联盟,可能也有很多偶然性,比如跟校领导的喜好有关,也可能就根据时下的风潮来决定。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再过两年加入、退出,甚至‘跳槽’都完全有可能。”

东南大学招办主任池业说,“抢生源是必然的,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是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思路,包括学校通过培养理念的不同选择有不同优势的学生。”

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杨东平说:“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招生本来就是一种高度竞争的选拔性考试,全国统一高考不也是在‘掐尖’吗?”

联盟之外的地方割据是生源地方保护主义

2011年复旦大学、广州交通大学只针对广州地区及江苏省、浙江省实行的特殊的自主选拔录取政策。这三省市已经被自主录取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一般而言,只要高考达到当地本一线即可录取,考取几率大大增加。

从这些例子来看,这些高校既想在全国招生的大联盟中获取利益,还想在本地区招生高校之间的竞争建立平衡。既想在全国招生获得更多优质生源,又想在本省本地区保持招生优势。这些大学往往在本省市本地区招生时也会设立更多或者更大的优惠政策,例如南开大学自主招生章程中就有一项要求,在天津市组织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获得6A,即符合自主招生申请要求。

“联盟+特色”或是高校寻求突围的改良策略

个别学校或许在联盟中满足不了更大的招生利益,也并不完全会退出联盟。在和往年一样正常在联盟中招生的同时,也会在在联盟之外单独设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自主招生方式。例如,“北约”中的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在联盟之外又设立免费师范生和学科兴趣生两种特殊的选拔模式;“北约”中的复旦大学,除了参加“北约”联盟之外,自己的“博雅杯”自主招生也已经举办了多年。因此赵京认为:简单的联盟无法凸显高校特色,联盟内部生源竞争也使得高校另谋良策。“联盟+特色”或是高校寻求突围的改良策略。

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自主招生是高考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

虽然目前存在着各种争议,比如如何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如何解决城乡差异问题对考生的影响等等,但是改革的出发点和方向应该予以肯定。据某高校招办负责人反映,“自主选拔”机制除了能力考试,还有面试和心理测试等环节,可以比较科学、全面地选拔到适应大学需要的人才。同一所大学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明显高于传统方式录取的考生。因此大部分高校认可自主招生这种方式。

横向来看,台湾省的高校录取选拔方式也是从类似大陆高考的统考制度逐渐改革形成了现在的“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制度。大陆的自主招生选拔方式也可以说是国内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创新,选拔测试形式与欧美国家本科选拔录取方式非常相似。

自主招生面临的理想与现实

从舆论来看,各大媒体每年对于自主招生的报道次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集,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公众专注度一直高烧不退的原因是自主招生联盟的风起云涌正好顺应了国人对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期待。

但是,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高级咨询师赵亮亮老师也有自己的观点,由于经常在京津地区各重点中学进行自主招生讲座,与高中老师接触较多。据他反映,高三一线的老师对于自主招生的态度很矛盾。相对来说,高一高二的老师更认同自主招生。高三老师普遍的观点是只愿意推荐特别优秀的考生去尝试一下自主招生选拔,而大部考生还应该踏实的走高考之路。

老师们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学生都拿到自主招生加分,但同时又不希望因为自主招生影响到高中正常教学秩序。由于自主招生造成考生在这段时间内无法静心学习,所以高三老师的态度也从原来高一、高二时赞同支持转变为高三以后反对考生参加了。

提升高校魅力才是硬道理

赵亮亮说,联盟也好,校长实名制也罢,我们在肯定高校自主招生形式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考生最终是否报考一所大学不是因为它采取了什么样的招生选拔形式,而是最终决定于高校自身的魅力。而高校自身的魅力提升源自于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和扩大影响力等多方面。这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呼唤,也是中国教育水平发展提高的硬道理。

自主招生只是中国教育制度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自主招生的话题之所以近年在政协会议中也被热议,还是因为民众在迫切呼唤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但是放眼这场艰巨的改革重任,自主招生只能算作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其实,无论是媒体关注,还是民众热议,都说明大家都希望自主招生这一步能够走对走好。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改革的目的与方向,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引,以最广大的考生利益为准绳,将这项改革的收益回归到有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中国高等教育选拔现状,回归到打破应试教育重视考生全方面素质发展上来。

编辑者:广州家教网www.gzqh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