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州启航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付款方式 加盟

棍棒下才能成才?虎妈狼爸拷问中国式家庭教育


来源:广州家教网 日期:2011-11-17

广州家教网报道:不许看新闻以外的电视节目,不许吹空调,不给零花钱,去同学家要写书面申请……在萧百佑近乎残暴的教育方式中他的三个孩子相继考入北大。近日,“狼爸”萧百佑和他“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家教理念再度引起社会热议。从之前的“虎妈”到如今的“狼爸”,“棍棒教育”的再度抬头,一方面是迎合了中国父母们急切的“望子成龙”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一直存在困惑和矛盾。

  逼迫出来的“成功”:急功近利的“鸡毛掸子”

  11月14日,萧百佑参加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他手拿一个鸡毛掸子到场,与节目现场的嘉宾和观众讨论自己的棍棒教育模式。节目现场,大多数观众都不赞成他打孩子的做法,南京师范大学(微博)副教授朱强甚至在节目中与他发生言语冲突,因为争吵过于激烈,节目录制也被迫几次中断。

  但是,众人的反对并没有消减萧百佑对于自己棍棒教育的自信,他不仅出了书,而且频现于媒体宣讲自己教育孩子的“科学打法”和“棍棒艺术”。而一些家长的支持,也在让萧百佑的教育观点更有市场。据了解,如今全国各地已有30多个孩子被父母送到萧百佑家中,利用寒暑假,接受“狼爸”的教育,而萧百佑自己也表示,希望在退休后建一所私塾,向社会传播他的“狼爸教育”。

  对此有分析指出,其实大家都明白棍棒教育是一种落后的、摧残孩子身心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三天一顿打”之所以还会有市场,是因为它后面有一句“孩子进北大”的诱惑,这才是这句口号的重点,有了这个炫目成果的遮掩,人们便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和理智,因为在很多中国家长看来,孩子考进北大便是成功,能达到这个目标的教育方法都是有道理的。

  其实像“狼爸”这种,利用暴力威严对孩子进行的逼迫式教育,在中国父母中并不鲜见,只是打出来的“成功”常伴随着潜在风险。

  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曾在网络中影响甚广,小组成员由众多不满父母教育方式的孩子构成,他们在网上倾诉各自父母家庭教育的残暴和不仁,甚至互相交流报复反抗父母的方法。在该小组内流传的一份名为“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调查报告中,得票最多的一项是“经常大骂羞辱孩子”,之后是“拿别的孩子‘刺激’子女”和“总认为自己正确”。

  针对“棍棒出才子”的家庭教育观念,有教育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常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海无涯苦作舟”、“树不修不成材”这些教育观点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很多家长只问孩子分数,在功利化的教育观中,把自己的意志硬性强加给孩子,为了所谓的“成功”去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尊严,而这种“鸡毛掸子教育”也是目前中国式家庭教育中一种共性错误。

 

  护犊心切换来悲剧:“蜜糖式教育”的尴尬

  如果说“狼爸”的棍棒教育,是中国父母心切于“望子成龙”而走向了极端,那么在中国家庭这条培养“龙”的路上,还有一部分父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张炘炀成长经历算是一个典型。在父母的全力“催熟”下,他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成博士。然而,父母的省吃俭用、百依百顺培在养出一个“全国最小博士”的同时,也培养了这个小博士内心的自大与狂傲,成长在溺爱与期待中的他,如今公开逼迫收入微薄的父母在北京为其全款买房。

  有分析指出,张炘炀的成长经历恰恰反映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两个方面,一面是急功近利的“盖楼式”培养,一面是为了孩子成才而倾其所有、溺爱无度。而这两个方面都是以爱的名义来剥夺孩子的自然成长权利,从而伤害了他们,也伤害了自己。

  近2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竞争加剧以及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希望竭尽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成长空间,只要孩子成绩优秀,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溺爱。然而,当年的“小皇帝”如今开始显现出可怕后果,成长在溺爱中的他们受挫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减弱,心智、道德、人格都有损毁,有的甚至丧失基本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变得自负与张狂。

  今年4月1日,在广州浦东国际机场的大厅,一名返沪的留日学生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原因是他嫌母亲寄钱晚了。在争执中男孩连刺母亲数刀,导致母亲当场昏迷,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然而事后的报道称,这位母亲每月的工资几乎全给了儿子,为了儿子能安心学业,她向亲友借钱,五年为儿子凑了150万,而自己在被儿子刺伤后的住院费用也要靠亲友拼凑。

  从“神童”逼父母买房到留学生机场弑母,父母倾尽全力的培育孩子却换来了他们的报复甚至杀戮,在与棍棒教育相反的另一极端,“蜜糖式”家庭教育方式也开始让中国父母反思。

  对此,有评论称,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可以无私到自我牺牲的程度,但是既然是育人,就要培育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一边是父母的含辛茹苦,另一边却是孩子的心安理得,父母的舐犊情深令人感动,但这终究是一种溺爱。父母在物质上无私地满足孩子的同时,也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当孩子认为母亲的付出是那么理所当然的时候,母亲稍有怠慢,就会让孩子不满。

 

  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

  无论是“虎妈狼爸”的严苛还是“舔犊情深”的溺爱,中国父母都把孩子的成才作为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是对于什么是“成才”,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环境中,中国家长们更多的是去社会选拔标准中寻找标准和模板,在中国社会应试教育和“通关选拔”的大环境中,他们也就自然地把对学习成绩的高追求作为家庭教育的现实目标。

  在对“狼爸”的讨论中,不少观点的交锋落在了当今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对于成就萧百佑光环的他那三个“北大孩子”,有评论称,我们很难把孩子的成功与崇尚“打”文化的家教结合起来,在我们的呼喊了这么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之后,有三个孩子因为棍棒教育而考入北大,并被众人奉为“成功”的案例,这也是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一次嘲讽。

  对于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成才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啸认为,对于家长来说,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要看看孩子幸福吗,他在班里被同学们接受了吗,不要老是看中分数,在那种向分数看齐的畸形成才观下,不要说成“才”,成“人”都很危险。

  社会竞争的加剧使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怀抱更高的期待,寄予更大希望。然而,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公平失衡的现实矛盾,有学者感叹,中国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也渐渐发生了扭曲。而作为一种教育心理,不论是严苛体罚还是溺爱娇惯,都折射出如今的中国父母对于家庭教育的焦虑。

  分析认为,如今在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中,尚处在改革阶段的中国教育很难独善其身,而在教育功利化的阴影下,中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被应试教育所绑架,而丧失其根本的育人理念。

  对于家庭教育中的“育人”,王啸表示,中国人习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财,私有财产,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一个孩子,他还是国家的孩子,国家的未来,所以家长们应当把自己的心胸扩展的更大一点,把成为一个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

  相比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失败,对于人格成长的负面影响会更大,然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在组织化、标准化、法制化程度上一直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缺失而引来的社会悲剧的增多,家庭教育建设正越来越受到中国社会的重视。去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相继出台,也让家庭教育建设提高到国家建设层面。

  “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绝对的疼,疼了才能记住!”这是“狼爸”萧百佑在《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中对自己棍棒教育理念的一句诠释。然而,这句话在“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的孩子那里,在“神童”张炘炀的父母那里可能又会有更为复杂的感触。个体家庭的悲喜之间,折射出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双重困惑,疼痛之后,更深刻的应是中国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更多请浏览广州家教网资讯中心:www.gzqhjj.com

编辑者:广州家教网www.gzqh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