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过分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热闹”过分,“冷场”不足。
笔者以为,平时不为我们看好的“冷场”正是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应给“冷场”正名。
理由之一,适当的“冷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其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而独特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不可能完全在小组讨论中得以充分实现。笔者曾在讲授《山中访友》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认为最精彩的句段朗诵并讲出理由,在一阵冷场后,群情激动、踊跃争讲,特别有一学生语惊四座:“我要给作者一个忠告。”全班学生包括笔者在内,都惊讶无比。他说:“奉劝作者以后下雷雨时不要躲在大树下。”继而赢得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试想,在小组讨论中,当其倾听、修正别人的意见时,或被其他同学深深吸引时,是不可能出现冷场后这种场面,更无灵光一现的思维火花的闪烁。
理由之二,适当的“冷场”,从长远的观点看,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把讨论式的合作引进课堂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场革命,但革命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刚进入教改实践,师生对这一教学方式均感到新奇,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好比是长时间吃同一样菜,自然地生出一种腻味。
先看课堂,讨论热闹无比,发言者廖廖无几;再看学生,能说会道的总是几个熟识的面孔,大部分只是忠实的看客和听众;再看教师,囿于没有“标准答案”的框框,也没了主见,甚至连学生的常识性错误也视而不见。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中可能走出几个出众的学生,不一定走出一群出色的人才。适当的“冷场”,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紧张和快速的运行中,有张有弛,才是为学之道。
理由之三,适当的“冷场”,能避免学生依赖心理的产生,促进其个性思维的发展。为了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师在编组的时候煞费苦心,往往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合理配备。但从实践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组织不当则未必如人意:因为教师指定的组长往往是四个人中最为突出的(现在流行以四人为一组),这样的学生在组内的发言常占主导地位,看似全体同学都加入讨论的行列,但常是“一家之言”,久而久之,组长成了中心发言人,其余人则成了忠实的听众,其依赖组长的心理就自然产生了,他们可能自动放弃发言的权利,导致其思维可能会萎缩乃至死亡。
怎样处理好“热闹”与“冷场”,大有文章可做。
课堂,应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主要归宿。试想,一个“业之不精”、“惑之不解”的人,能有出色的才能、严峻的态度吗?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多地依赖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主要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己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为终极目标,它只是个基础工程。把能力的培养优于知识的传授,这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这与唱歌不懂乐理、绘画不识色彩、作诗不会韵律有何区别?另外,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向课外延伸,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各类兴趣小组等才是催生能力的土壤。
过分削弱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份量,去盲目追求所谓“高素质”,无异于缘木求鱼,水中捞月。
“基础”应是能力的基石
编辑者:广州家教网(www.gzqhjj.com)